扫一扫 你将惊喜不断
研究中心
精品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中心 > 热点专题
“组合拳”不是花拳绣腿 房地产何以鲤鱼打挺
作者: 发布日期:2015-4-3 来源: 点击次数:958

    对于利好的出台,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虽然此前各地已经有所突破,限购限贷已经名存实亡(不包括北上广深),但是总归是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权宜之举,算不上宏观政策的调整;而此番“组合拳”则已经是统筹之举。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曾几何时,“组合拳”这样的表述也曾经常运用在房地产的调控政策上,那些年,“国八条”也好,“国七条”也好,“国五条”也好,真的就如匆匆那些年随着时光的流逝匆匆而过,现在又见“组合拳”,恍同隔世,意义已经全然不同。

    中央政府是在“救市”吗?

    很多人恐怕是这么看的,但是在水皮看来,其实不然,无论是央行、财政部、住建部或国土资源部或者其他部门现在所做的工作无非是一种“拨乱反正”,在恢复开发商作为市场主体地位的同时,为这个市场营造相对正常的市场政策环境而已。从力度上讲,现有的政策远远谈不上刺激,只是维稳而已,而维稳的效果如何,政府说了不算,总理说了也不算,央行说了更不算,只有投资者说了才算,这里的投资者指的并非是股市上炒作地产板块的股民,而是拿出真金白银去买房的老百姓。世界上从来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果房地产的走势真由股市的投资者说了算,那么一来地产股也不会如此长期低迷,以至于史玉柱都感叹买楼不如买地产股的股票;二来地产股由低点到现在股价已然翻倍,中央政府就更没必要兴师动众出政策了,而周一地产股的盘中飙升其实已经消化了这些利好。

    利好当然是利好,利好总比利空好。

    对于利好的出台,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不用什么预测,因为李克强总理在两会的记者会上已经讲得非常清楚,房地产必须要稳定运行。总理的表态是明确的,更重要的是这是李克强当总理之后第一次就房地产调控的表态,有了李克强的表态才有了后面各部委办领导的表态,房地产的政策导向才有了彻底的调整。虽然此前各地已经有所突破,限购限贷已经名存实亡(不包括北上广深),但是总归是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权宜之举,算不上宏观政策的调整;而此番“组合拳”则已经是统筹之举。国土部和住建部联合下发的通知是专项调整优化住房及用地供应结构的,目的是去库存化,释放的信号是供求关系的变化;央行、住建部、银监会发文下调二套房的个贷首付比例,70%调整为40%,下调的幅度超过一般预期的50%释放的需求规模;财政部联合国税局发文放宽二套房营业税免征期限,时间由5年减为2年,目的在于促进市场的交易和流动。

    不管承认不承认,房地产都是中国的支柱产业,而且还是一个涉及国计民生的支柱产业,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特别是过去15年,房地产的贡献居功至伟。中国房改始于1998年,地产调控始于2004年,由于供不应求,房价十年翻十倍,也正因为房价的急剧上涨,社会资本倾力投入,而地产行业上下游带动的产业达36个之多,地产投资成为整个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力,这对处于起飞阶段投资拉动的中国经济而言不啻起的是火车头的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但是跑太快容易出轨,所以有了降温的打压,而一旦真的哑火,则火车就可能停驶,所以必然有加热的维稳,GDP要想在7%左右企稳,房地产相对稳定也是一个基本前提。

    但是,客观地讲,房地产的黄金十年已经过去,现在乐观点也就是供求平衡的青铜时代,长期来看,供求关系是逆转的,从供不应求到供求平衡再到供过于求。供不应求时再打压,房价照涨,调控变“空调”,而如果市场供过于求,则维稳也会维而不稳,照跌不误。套用句官方语言,房地产调控当初是为了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而现在则是为对冲房价的过快下跌。维稳也会有一个过程,一个力度持续加大的过程,一个最终走向刺激的过程,一切只是刚刚开始,从时间上讲,伸手不接下落的刀是有道理的,地产和股市也不是跷跷板,流出地产的资金即便不进股市,也不会再吃回头草的。


西安厂房网推荐

www.xiancf.com

分享到:0
上一篇:《不动产权证书》概念模糊生歧义 房主一夜变房客 下一篇:3月百城住宅均价近9成同比下跌 16城跌幅超10%
合作伙伴